2025年4月23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本科生党支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展览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集中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
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华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暨2025年师生党员第一次集中培训,集中观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张忠军教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加强党性修养”课程。
支部党员共同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报告会上,张忠军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展开讨论,结合详实的资料和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党性的基本含义、党性的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的意义,以及加强党性修养的路径。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赋予党性新的时代意蕴,是指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强大思想武器。
张忠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自觉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校党委书记梅兵在主持学习会时强调,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进一步落实巡视整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交流分享:深悟党性内涵,加强作风建设
集中培训结束后,支部党员开展交流研讨学习会,踊跃分享集中培训的心得体会。会议由支部副书记廖佳盈主持。
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栾峻苇指出,通过此次培训对党员责任担当有了新认知。现实中“两面人”现象看似遥远,实则深刻警示年轻党员:党性修养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细微处。组织生活敷衍、理论学习应付等“小问题”,都可能成为动摇理想信念的隐患。学生党员正处价值观塑造关键期,若在校园中不能严守纪律、锤炼作风,未来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极易在利益诱惑前迷失。因此,学生党员需以“忠诚、正直、踏实”为准则,在学习生活中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进性,让青春在坚守初心中焕发光彩。
支部党员刘高翔表示,本次培训通过鲜活案例让他对“党员”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细微之处见真章,底线一旦失守,便会不断滑坡;原则若不坚守,就会步步沦陷。作为学生党员,若在思想上放松对“小节”的要求,未来面对社会复杂考验时,极有可能从忽视纪律走向违背原则,最终酿成大错。因此,学生党员必须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为行动准则,在日常点滴中锤炼表里如一的党性修养,永葆党的纯洁底色。
支部党员邢子萱表示,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每个党员的个体责任,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保持思想的先进性,还需要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在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与使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部党员法展表示,培训中钱学森的入党志愿书令他深受触动,志愿书虽简短,却字字千钧,蕴含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与纯粹的忠诚。党性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担当,它体现在对党的忠诚上,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毫不动摇地坚守党的原则。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大家应当以此为榜样,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增强党性意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用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展览学习:寻迹百年校展,弘扬光华志魂
随后,支部党员移步博创楼,共同参观“爱国爱群——光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档案文献展”。展览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校史沿革、教师教学、校园生活、红色血脉、杰出校友五大主题架构,精选350余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果;二是聚焦历史现场,甄选光华大学成立批文等逾百件珍稀档案,勾勒学校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三是着眼文化传承,汇集乔石、尉健行、姚依林、汪道涵等著名校友手泽,并呈现钱钟书、胡适、王蘧常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以及张善庆校友捐赠的学生戒指、陈宗发校友后人捐赠的毕业证书等30余件实物,再现光华大学“光我中华”的信仰与担当。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一边仔细观摩展品,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交流讨论。通过展览,党员同志们深刻学习了解光华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不仅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更在艰难困苦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传承着“光我中华”的伟大信仰。
支部副书记廖佳盈表示,透过光华大学筚路蓝缕的建校历程,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以“光我中华”为志的崇高追求。无论是烽火岁月中的坚守办学,还是校友们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的砥砺奋进,都让她感受到高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责任。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她将把这份家国情怀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把对党忠诚、对国家赤诚、对人民真诚凝结在本职岗位上,在服务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治理中赓续红色血脉、奋力担当作为。
支部党员谭秀锦表示,展厅内不仅记录着光华学子的青春印记,更昭示了知识分子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品格。乔石、尉健行、姚依林等杰出校友手迹散发出的家国大义,提醒我们:文化传承绝非静态陈列,而是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回望百年,光华大学铸就了“爱国爱群”的校魂;放眼未来,大家更要肩负起“强国复兴”的时代使命。
通过此次沉浸式学习,让支部党员在触摸校史脉搏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员身份的认知。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光华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书写新时代“光我中华”答卷。
文|王淇 部分文字来源于校党委宣传部
图|李德正
编辑丨肖启玉
编审丨吴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