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 | 孙晓东:优化岸上产品配置 变入境邮轮“流量”为在地消费“增量”

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621日,以“驶入邮轮经济‘新航道’ 增强‘双循环’动力活力”为主题的第五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晓东表示,打造邮轮旅游目的地,做好岸上资源整合与产品规划,是将入境邮轮“流量”转化为在地消费“增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南沙高质量发展邮轮经济的关键之举。


图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晓东发表演讲


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多项重要政策,从打造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拓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推进沿海城市群旅游资源开发、打造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优化邮轮航线和旅游产品设计、完善入境旅游服务等多维度推动邮轮业发展。

乘着政策的东风,如何完成邮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度融合与全面升级?孙晓东认为,需从“船”“港”“航”“旅”四个角度发力,其中,“旅”是关键一环。他指出,发展邮轮旅游必须厘清我国岸上产品开发面临的多重问题,一是邮轮目的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实际行动;二是入境邮轮航线不足,岸上资源开发缺乏动机;三是邮轮船舶投放不足,区域性的水岸联动难成局面;四是产品规划中系统性资源整合欠缺,单一要素难成体系;五是现有自由行缺乏指导,岸上旅游服务标准缺失;六是精品邮轮岸上观光线路缺失,境外宣传推介不足。  

孙晓东表示,破除邮轮旅游发展桎梏的关键是将入境旅游与在地消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通过港口城市文化与旅游资源价值吸引力评价、邮轮产品规划开发可行性评估、高价值高质量高适宜性邮轮产品资源要素筛选、邮轮岸上产品有效性分析规划、国际水准与中国特色共存的“资源要素体系+产品体系”构建、国内沿海邮轮航线整体岸上资源与产品配置的系统打造、长效保障机制的制定等七条路径建设完善邮轮旅游产品资源体系。

珠江口岸的南沙,东与东莞隔江相望,西与中山、佛山顺德接壤,距香港、澳门分别38海里、41海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也是链接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窗口,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南沙对邮轮全产业发展布局已久,具备坚实发展基础。”孙晓东说。

未来,以优化岸上产品配置为重要切口助推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沙将大有可为。对此,孙晓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通过会议举办、线路规划、联盟建设等方式,积极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邮轮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引领者”姿态;二是适时与深圳联动,打造“双母港”;三是抢占资源整合和产品规划先机,率先制定邮轮旅游目的地整体规划;四是以建设休闲度假区为目的,打造邮轮旅游名片。

本期“南沙观察家沙龙”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广东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旨在凝聚各方力量,研讨广州邮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关键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为南沙邮轮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定位献智献策。


阅读原文


来源丨新华财经


编辑丨郁思雨


编审丨肖启玉


联系我们
普陀校区:中山北路3663号
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
邮编:200062/200241
电话:(021)62232025/54344958
Email:jgxy@sem.ecnu.edu.cn
院长邮箱:dsyin@finance.ecnu.edu.cn
学院网站
学院微博
学院公众号
学院视频号

华东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办公室©copyright 2013.All rights reserved